视频加载中...
·新华图片精选·
彩粽迎端午
6月5日,在G7393次列车上,旅客体验制作端午彩粽。当日,一场迎端午主题活动在G7393次列车上举行,民间艺人在高铁列车上展示端午彩粽的制作并邀请旅客互动体验,让旅客在旅途中感受传统民俗文化,喜迎端午佳节。
新华社发(苏阳 摄)
广东改造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
6月5日拍摄的汕梅高速改造完成的高边坡防护带(无人机照片)。汕(汕头)梅(梅州)高速改扩建工程是广东省首条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改造项目。该路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进行改扩建,设计时速100公里。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天津:垃圾焚烧发电
6月4日,工作人员在观火口查看。据了解,光大环保能源(天津)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目前,日进厂垃圾处理量约为1800吨,覆盖天津市西青区的全部生活垃圾和津南区的部分生活垃圾,并且通过垃圾焚烧发电每年可产生电能约2.8亿度。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大理海菜花迎丰收
6月5日,在洱源县右所镇永安海菜种植基地,村民在采收海菜花(无人机照片)。近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海菜种植户紧抓农时,抢收海菜。海菜花对生存环境的水质要求高,被视为水质的“试金石”与“风向标”。
新华社发(罗新才 摄)
沙漠明珠 遗鸥天堂
6月4日拍摄的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心岛上的遗鸥(无人机照片)。眼下,在位于陕西神木市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近5000巢遗鸥进入孵化和育雏期,大批新生的遗鸥雏鸟陆续破壳而出。近年来,通过加强科学保护、增加入湖水量、推进生态修复等措施,红碱淖重新焕发出生机,成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遗鸥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山东东平:修复湿地构筑绿色屏障
6月4日拍摄的东平县稻屯洼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该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处理污水规模达5万吨(无人机照片)。近年来,山东省东平县加大湿地修复和建设力度,筑牢东平湖生态保护屏障。目前,东平县已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修复湿地面积63万平方米,有效构筑生态净水体系,全面改善湖区周边生态环境质量。
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江苏海安:蚕茧丰收
6月4日,在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群益村蚕茧收购点,村民整理收购的春茧(无人机照片)。日前,江苏南通海安市迎来蚕茧收获季,蚕农抓紧收获和出售蚕茧。近年来,海安市积极推广现代蚕桑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建设现代蚕业示范园和蚕业家庭农场,已拥有完整的茧丝绸生产加工产业链,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新华社发(翟慧勇 摄)
浙江杭州:钱塘江湿地风光美
6月5日拍摄的钱塘江下游沿江滩涂湿地风光(无人机照片)。位于钱塘江下游的沿江滩涂湿地水鸟栖息、水草丰美,呈现出一片美丽的湿地风光。目前,此地正在建设湿地面积近4400公顷的杭州钱塘大湾区省级湿地公园。
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