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文章详情>>

2025年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3日起报名,考试方式采用人机对话 近日,山东考区 2025 年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正...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正文内容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考试时间

tiger 2024-10-18 07:46 生活百科 3859
2025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南

一、基本概念

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社区、村委、居委、物业、工会、妇联、民政局、网格员,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共青团、街道办、服务站、老龄工委、中国青年志愿者会、慈善基金会、医院社会工作部、青少年教育机构、科技馆和少年宫、社保局、养老办、婚姻登记所、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福利院、残疾人特殊学校、孤儿院等地方的工作,都是属于社工的就业范围。

二、社会工作者发展前景

社会工作者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1.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各地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的标准配备,市地级或县级层面实行总量控制,定期动态调整。积极吸纳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持续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同时,加大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在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也明确提出要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作用,这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社会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多样,对社会工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比如,在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社区治理、心理健康等领域,都迫切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帮助和支持,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专业价值不断凸显。

社会工作以 “助人自助” 为宗旨,注重人的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帮助他们提升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这种专业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尊重,也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职业发展空间广阔。

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多个领域和行业中发挥作用。除了传统的民政、社区、福利机构等领域,还可以在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同时,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晋升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以从一线社工逐步晋升为督导、机构管理人员等,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二)社工的待遇报酬情况

考下证书可以领取补贴2000元,从事社工方面工作相应的每月基本工资上额外补贴200-800/月。朝九晚五、周末和节假日都是正常休息,提供五险还有一金,节假日、岗位补贴等等,相当于国家公务员待遇。目前一线城市的工资可以达到8000起步,像三四线城市工资也能达到4000-7000。

其他待遇如下图:

三、报考的具体须知事项(2023年文件精神)

根据《人事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1号),设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从2008年起,先行实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2019年,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于印发〈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的通知》(人社部规〔2018〕2号),实施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

(一)实施部门

民政部(党委社会工作部已成立,2025年考试应该会统筹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二)科目介绍

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和“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均为客观科目。

社会工作师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社会工作实务(中级)”为主观科目,其他科目均为客观科目。

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实务(高级)”,为主观科目。

(三)报名条件

凡符合《人事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1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于印发〈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的通知》(人社部规〔2018〕2号)规定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具体报考条件可从中国人事考试网(http://www.cpta.com.cn)“报考条件”栏目查询。

(四)报名办法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名证明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报考人员可自行选择是否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选择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报考事项的,报考人员须以电子方式签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书》,考试组织机构不再索要有关证明,依据承诺为其办理报名相关事项。未选择告知承诺制方式或者不适用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相关事项的,报考人员应按报名地考试组织机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事项,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详情请见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事指南》)

考试报名实行网上报名、网上交费。报考人员可在规定时间内在中国人事考试网进行相关操作。报名前,须完成注册、上传照片等操作。报名时,须认真阅读并知晓《报考须知》等有关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名信息并完成交费。报名具体安排详见各省(区、市)有关通知。

(五)成绩和证书管理

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的人员,应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参加社会工作师考试的人员应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考试成绩在中国人事考试网(www.cpta.com.cn)发布。

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合格,颁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民政部共同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有效。

高级社会工作师实行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制度,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合格,颁发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成绩合格证明,该证明自颁发之日起,在全国范围3年内有效;在该证明有效期内,符合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审条件的,可以申请参加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审,通过评审且经公示无异议后,颁发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民政部共同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高级社会工作师)》,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六)其他事项

符合考试报名条件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可以申请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考试具体信息请以考试通知或公告为准)

(七)从相关网上获取的信息

证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联合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不需要年审,持证可直接上岗,全国通用,终身有效。

初级一共考两科,《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实务》2个科目(都是选择题)。各科目满分100分,合格标准为60分。

中级一共考三科,《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各科目满分100分,合格标准为60分。

温馨提示:2025年是最后一期政策宽松期,考试只用笔试,不用面试。25年这次考试过后,各方面要求都会提升,后续会开始陆续增加面试环节,提高报考门槛非专业也不能考了,想考的话,就要抓住这次机会了。

附件:报考条件

一、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符合助理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师报名条件的人员,可申请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

(一)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1.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2.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 2 年;

3.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包括已经取得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的人员);

4.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5.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

(二)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1.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后,从事社会工作满 6 年;

2.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 4 年;

3.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 3年;

4.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 1 年;

5.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

6.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其从事社会工作年限相应增加 2 年。

二、高级社会工作师

报名参加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的人员,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热爱社会工作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

(三)在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中级)资格后,从事社会工作满5年,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的当年年底。

关于报名条件的说明

(一)从事社会工作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日期为考试当年度的12月31日。

(二)社会工作专业应届毕业研究生可直接报名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

(三)从事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相关领域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其中,“相关领域”主要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扶贫济困、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心理健康、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青少年事务、职工服务、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卫生健康、政法综治、应急处置、退役军人事务、群众文化等。“专门性社会服务”主要包括:(1)生活帮扶、生计发展、就业援助服务;(2)情绪疏导、精神抚慰服务;(3)矛盾纠纷调节、家庭与社会关系调适服务;(4)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权益维护、政策咨询、资源链接、能力提升及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服务;(5)行为矫治、戒毒康复、危机干预服务;(6)推动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的服务;(7)其他旨在满足服务对象心理和社会服务需求、增强社会功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