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文章详情>>

2025年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3日起报名,考试方式采用人机对话 近日,山东考区 2025 年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正...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正文内容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

tiger 2024-10-25 01:09 生活百科 4345
2024年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探索云中数字化建设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北京市教委继续开展第二批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评选工作,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北京特色、学校特点、专业特长的数字教育应用样板,进一步鼓励引导推动各区、各学校全面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丰台区两所学校入选,分别是首师大附属云岗中学和丰台二中。一起来看看这些学校构建智慧校园的做法吧!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

探索云中数字化建设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始建于一九五九年,是北京市丰台区西南部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校园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是一所环境优美、具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花园式完全中学。

2024年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探索云中数字化建设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探索云中数字化建设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展顶层规划设计,优化智慧教育效能

“十四五”期间,学校云文化坚持“适合教育”办学思想,深化“云文化”内涵,结合“全局规划、科学整合、重点突破、分块推进”的智慧教育建设思路,不断整合国家、市区校优质资源,在不断丰富的教育云平台的引领下,通过课题研究和实施,数字校园经过几年的运行逐步向智慧校园发展,探索出教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方面的创新应用,建立以学校全方位数据为基础、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数据驱动管理决策和个性化服务为主要目标的大数据学校治理新模式。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教育方式方法,推进云课程、云资源、云课堂以及云管理,挖掘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发挥学校现有优势,创设和谐的智慧校园,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为学生提供适合终身发展的教育,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共享区级数据机制,构建智慧校园系统

在区级教育云平台身份认证机制及数据互操作平台不断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学校不断优化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模块,包含校园门户、课程综合平台、教师合作发展平台、学生快乐成长平台以及协作化办公平台,特别是协作化办公平台和课程综合平台成了师生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同时为师生提供了便利的校园服务。此外,学校还引进智慧课堂平台、大数据精准教学、智慧作业、智慧体育、智慧心育、畅言智AI、智慧网阅、虚拟现实平台等应用,全面用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

开发智慧资源体系,实现数字应用常态

学校高度注重资源建设,建成了以“国家+市+区+社会”为核心的教师个性化数字资源体系。教师可以将微课、课堂资源、测验与学生课上课下分享,翻转课堂成为教学常态。以教研协同备课系统为中心的教师协同备课资源分享平台可以按照教学进度对教师个人教学资源进行汇总,同时能够提供教师之间的协同备课,提供线上活动的常态化。

探索多元智慧课堂,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学校依托国家级重点课题的研究,通过对学生学习风格和需求进行分析,在专家的引领下,开展了一系列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使得学校课堂的师生互动形式更加多元,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大幅提升。

1.基于移动学习的互动教学,提高生命课堂质量

尝试基于移动学习的互动课堂,“希沃白板+移动设备”的常态互动课堂、“平板电脑+云平台”的互动云课堂等方式进入到我校国家课程课堂中,利用移动设备搭建课堂中师生、生生的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灵活地融合学科资源,将课堂学习变得丰富和生动。

2.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促进高效课堂生成

现在的学生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变得非常简单,并且能够实时呈现,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教师利用网阅、互动反馈等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挖掘学生存在的共性或个性问题,进行了精准课堂教学尝试。

3.基于学科应用的翻转教学,加强绿色课堂效能

学校设置学科应用准入机制,对平台进行逐一排查,对其教学应用进入课堂的方式深入分析,利用学科应用开展翻转课堂学习进行了全校范围的教学推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明显。

4.基于人工智能的多元教学,提升智慧课堂活力

近几年,人工智能以多元的形态迅速进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体验成为学习最重要的方式,为学生明确自己的需求和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精准的帮助,学校虚拟现实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通识呈现在课堂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元的选择。

开设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智慧素养

人工智能课程是学校“云创”科技教育特色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和市区对于人工智能的重视,学校最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尝试进行了移动学习下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智能语音技术以及四轴飞行器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校基于移动学习的人工智能课程成果体系包含以基于应用实际的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基于问题学习校本必修课程、基于项目学习的校本选修课和基于案例学习的社团课外活动课程的课程成果,主要有调查问卷、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设备、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等。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二次开发和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的实施,总结出在普通中学开设人工智能教学的内容选择和开设模式,设计研究基于移动学习的初中人工智能教学的实施途径。

梳理智慧教育经验,形成校本特色成果

学校以“基于学校云文化的智慧教育建设与实施”作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抓手,以课题引领学校工作开展,借助培训、体验、观摩、展示及评比等手段,提升师生智慧教育水平,提升学校信息化研究实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现代化发展,形成了具有学校云文化特色的智慧教育体系。“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双百”示范行动基地,连续两年被评为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组织单位,学校智慧教育成果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成果,学校人工智能课程荣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成果二等奖并在丰台区进行展示。

分析研究实际问题,做好后期实施规划

基于智慧教育建设取得的成果,学校将分析研究实际问题,从多方面做好实施规划,力争形成学校基于“云文化体系”建设的智慧教育范式,提供技术支持路径,创新教与学的方式。

1.在完善智慧校园软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建成学校智慧教育资源体系,拓展智慧校园硬件覆盖程度,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

2.探索教师智慧教育培训考核机制,逐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3.挖掘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策略,形成智慧课堂教学案例集。

4.通过建设学校云管理制度规范,形成学校云管理制度,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学校治理体系。

未来,学校坚持实现适合教育、创建科技特色品牌和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积极推进学校智慧教育建设,进一步实现优质内涵发展,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发展,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乐学·和美”可持续发展中学生的教育之路上赢得更大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