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文章详情>>

2025年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3日起报名,考试方式采用人机对话 近日,山东考区 2025 年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正...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正文内容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口诀

tiger 2024-11-18 17:29 生活百科 8271
八国联军是哪八个国家,主力是哪国?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世人皆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却不知这八国究竟是哪八国,更不知其中究竟哪国才是主力。1900年的盛夏,北京城内硝烟弥漫,枪炮声不绝于耳。一支由多国组成的军队长驱直入,肆意妄为。他们自称是为了&34;剿灭义和团&34;,却为何对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也大开杀戒?

他们号称是为了&34;维护秩序&34;,却为何在占领北京后大肆抢掠?这支军队中,有的国家只派出了区区80人,而有的国家却派出了超过2万人的庞大军团。他们究竟是为何而来?又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什么罪行?

1900年的北京城,本该是一片繁华盛世的景象。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却让这座古老的城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这场风暴,就是由八个国家组成的联军。

说起这八国联军,不得不提到当时的国际形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正处于帝国主义的鼎盛时期,他们对中国这块&34;肥肉&34;垂涎已久。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更是给了这些国家可乘之机。

1899年,山东爆发义和团运动,这场运动很快蔓延到北京。义和团反对外国势力入侵中国,他们的口号是&34;扶清灭洋&34;。这让在华的外国使节和传教士们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于是,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八个国家联合组成了一支军队,开始了对中国的武装入侵。

这八个国家分别是: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乍一看,这些国家似乎都是当时的强国,但实际上,他们在这次行动中的参与程度却大不相同。

要说到主力,那非日本和俄国莫属。日本派出了超过2万人的军队,占据了联军总人数的近一半。俄国紧随其后,派出了1.2万人。这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如此积极地参与这次行动呢?

原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中国后,野心大涨。他们希望通过这次行动,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而俄国则一直觊觎中国的东北地区,他们想借此机会占领满洲。

英国虽然在八国中实力最强,但因为正忙于南非的布尔战争,只派出了1万人左右的军队,主要由印度雇佣兵组成。美国、德国和法国各派出了几千人,而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参与则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他们各自只派出了不到100人的小队。

有趣的是,这支联军还有两任总司令。第一任是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1900年6月10日,西摩尔率领2000多人从天津出发,试图解救被围困在北京的外国使馆。然而,他们在途中遭遇义和团的顽强抵抗,不得不狼狈撤退。

这次失败后,八国决定派遣更多军队。8月4日,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被任命为新的总司令。瓦德西到任后,立即组织了对北京的总攻。

8月14日,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八国联军终于攻入北京城。当时的情景,一位参与进攻的美国士兵这样描述:&34;我们冲进城门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街道上到处都是尸体,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和血腥味。&34;

然而,这只是噩梦的开始。接下来,这支打着&34;剿匪&34;旗号的军队,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他们肆意屠杀平民,强奸妇女,抢掠财物,烧毁古迹。一时间,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之中。

随着八国联军的组建完成,一场针对中国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随即展开。这场行动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行动的第一阶段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领导。1900年6月10日,西摩尔率领一支2000多人的国际混编部队从天津出发,目标直指北京。这支队伍的组成可谓五花八门,有英国的海军陆战队,也有俄国的哥萨克骑兵,还有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士兵。

西摩尔的计划看似简单:沿着京津铁路一路北上,解救被困在北京使馆区的外国使节。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一路上,义和团员和清军的顽强抵抗让这支队伍寸步难行。

在距离北京还有约30公里的廊坊附近,西摩尔的部队遭遇了重创。义和团员不仅破坏了铁路,还在沿途设置了大量障碍。更糟糕的是,他们还切断了西摩尔与天津的通讯联系。

一位参与这次行动的英国士兵后来回忆道:&34;我们被完全包围了。每天晚上,我们都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锣鼓声和喊杀声。食物和弹药都快用完了,伤员也越来越多。我们知道,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34;

在这种情况下,西摩尔不得不下令撤退。这支队伍狼狈地返回天津,损失惨重。这次失败的行动不仅打击了八国联军的士气,也让他们意识到,要攻下北京,需要更多的兵力和更周密的计划。

就在西摩尔败退的同时,北京的局势也在急剧恶化。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在街头被杀,这成为了八国联军全面进攻的导火索。

7月14日,八国联军在天津集结,准备发动第二次进攻。这次,他们派出了更多的兵力,总数达到了5万人左右。8月4日,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被任命为新的总司令。

瓦德西到任后,立即组织了对北京的总攻。他采取了分进合击的策略:日军和俄军负责攻打东直门,英美联军攻打西直门,法德意奥联军则负责攻打东南的前门。

8月14日凌晨,随着一声炮响,八国联军开始了对北京城的全面进攻。尽管清军和义和团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在现代化武器的打击下,他们很快就节节败退。

当天下午,日军率先攻破东直门,冲入北京城。紧接着,其他国家的军队也相继突破城防。到了傍晚,整个北京城已经落入八国联军之手。

一位法国军官在日记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34;当我们冲进紫禁城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到处都是逃难的百姓和弃甲而逃的清兵。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和血腥味。这座曾经辉煌的皇城,如今已成为一片废墟。&34;

占领北京后,八国联军并没有就此罢手。他们开始在城内大肆搜捕义和团成员和支持者。然而,由于语言不通,加上对中国人的偏见,他们经常将无辜百姓误认为义和团成员,导致了大量平民伤亡。

8月28日,八国联军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以庆祝他们的&34;胜利&34;。在中国的心脏地带,八国军队依次通过天安门,俄国军乐队甚至还演奏了八国的国歌。这一幕,无疑是对中国主权的公然践踏。

然而,八国联军的军事行动并未就此结束。他们开始向周边地区扩张,以&34;剿匪&34;为名,在华北地区四处出击。这场军事行动一直持续到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才最终画上了句号。

这场持续一年多的军事行动,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成为了激发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事件之一。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降临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他们打着&34;剿匪&34;和&34;维护秩序&34;的旗号,却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暴行。这些暴行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也给中华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首先,八国联军对平民的屠杀是最为残忍的暴行之一。他们在进入北京后,不分青红皂白地杀害普通百姓。一位当时在北京的英国记者这样描述道:&34;士兵们像疯了一样,见人就杀。街道上到处都是尸体,有老人,有妇女,甚至还有孩子。&34;

在东交民巷附近,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屠杀事件。一群俄国士兵闯入一户普通人家,不由分说就开枪射击。一家七口,包括年仅三岁的幼童,全部惨遭杀害。这样的惨剧在北京城内不断上演,无数无辜的生命就这样被无情地夺走。

其次,八国联军对妇女的凌辱也是令人发指的罪行。据统计,仅在北京城内,就有数千名妇女遭到强奸。一位幸存的受害者后来回忆道:&34;那些士兵像野兽一样冲进来,不管是老人还是少女,都难逃魔掌。许多妇女被凌辱后就被杀害了,有的甚至被分尸。&34;

更为可怕的是,这些暴行不仅发生在平民区,就连皇宫也未能幸免。据记载,一群法国士兵闯入了慈禧太后的寝宫,不仅抢走了大量珍贵的宝物,还对宫女们实施了残忍的凌辱。这些行为不仅是对个人的伤害,更是对中国国家尊严的严重践踏。

除了对人的伤害,八国联军对中国文物的破坏和掠夺也是令人发指的罪行。他们将目光瞄准了中国数千年来积累的文化遗产,肆意抢掠、破坏。

圆明园是这场文化浩劫中最大的受害者之一。这座被誉为&34;万园之园&34;的皇家园林,在八国联军的洗劫下几乎被夷为平地。一位参与掠夺的法国军官后来回忆道:&34;我们像疯了一样,到处搜刮珍宝。那些精美的瓷器、玉器、金银器皿,都被我们装进麻袋带走了。无法带走的,就直接砸烂。&34;

不仅如此,八国联军还将魔爪伸向了其他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的大量珍贵藏品被洗劫一空,其中包括许多无价的古籍和艺术品。北京的许多古寺庙也未能幸免,佛像被毁,壁画被损,千年古刹一夜之间化为灰烬。

一位参与掠夺的德国士兵在日记中写道:&34;我们在一座古寺里发现了一尊金佛像。大家二话不说就把它砸碎了,然后分了金子。那些和尚跪在地上哭喊,但没人理会他们。&34;

这种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是对中华文明的巨大伤害。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籍就此流失海外,至今仍未能归还。

八国联军的暴行还包括对中国经济的破坏。他们在占领区实行所谓的&34;军管&34;,强征粮食和物资,导致当地经济陷入瘫痪。在天津,他们甚至强行接管了中国的海关,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位当时在天津的英国商人记录道:&34;中国的海关完全被我们控制了。我们可以随意征收关税,决定哪些货物可以进出。这简直就是一个印钞机,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收入。&34;

这种经济掠夑不仅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巨大损失,也为后来的不平等条约埋下了伏笔。

八国联军的暴行还延伸到了宗教领域。他们以保护传教士为名,大肆破坏中国的传统宗教场所,强迫人们改信基督教。在北京城内,多座道观和佛寺被改造成了教堂,许多民间信仰活动被强行禁止。

一位清朝官员在日记中写道:&34;那些洋人不仅抢我们的财物,还要毁我们的信仰。他们把城隍庙变成了教堂,还强迫百姓去听他们讲经。这简直是要断我们的根啊。&34;

这些暴行不仅给当时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也在中国人的心中种下了深深的仇恨种子。它成为了激发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随着八国联军在军事上的胜利,清政府被迫接受了列强提出的和谈条件。1901年9月7日,一份将永远改变中国命运的条约在北京签订。这就是臭名昭著的《辛丑条约》,也被称为《北京议定书》。这份条约不仅标志着义和团运动的彻底失败,也让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的谈判过程充满了屈辱和不平等。谈判地点选在了北京的西什库教堂,这本是一座天主教堂,却被八国联军临时改造成了谈判场所。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奕劻和李鸿章被迫坐在教堂的侧厅,而列强代表则高踞在主厅的高台上,这种安排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双方的不平等地位。

谈判期间,列强代表态度蛮横,毫不掩饰他们的胜利者姿态。美国公使康格曾在日记中写道:&34;中国代表们看起来像是被打败的斗犬,垂头丧气地坐在那里。每当我们提出一个要求,他们就只能无奈地点头。&34;

条约的内容可以说是苛刻至极,几乎触及了中国主权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巨额的赔款。清政府被迫同意赔偿4.5亿两白银,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四年的财政收入。为了筹集这笔巨款,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借贷,并以关税、盐税等作为抵押,这进一步加重了中国的财政负担。

一位参与谈判的英国外交官后来回忆道:&34;当我们提出赔款数额时,李鸿章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颤抖着声音说,这个数字会让中国破产。但我们并不在乎,因为我们知道,一个虚弱的中国才符合我们的利益。&34;

除了赔款,《辛丑条约》还包含了许多侵犯中国主权的条款。例如,清政府被迫同意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并允许各国驻军保护。这实际上是在北京城内划出了一块&34;国中之国&34;。同时,清政府还被迫同意拆除北京至大沽的沿海炮台,这等于是解除了北京的海防。

条约还规定,清政府必须派遣钦差到德国,为德国公使克林德之死谢罪。这位钦差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摄政王载沣。一个国家的摄政王竟然要亲自到另一个国家谢罪,这在外交史上都是罕见的。

在文化方面,《辛丑条约》也做出了一系列规定。例如,清政府被迫同意在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设立西学课程,并允许外国人担任教习。这看似是为了促进中国的现代化教育,实际上却是列强为了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思想文化而设置的条款。

一位参与谈判的日本外交官在回忆录中写道:&34;我们知道,要真正征服一个国家,不仅要控制它的军事和经济,更要控制它的思想。通过控制中国的教育,我们就能塑造出一批亲西方的知识分子,这对我们未来控制中国会有很大帮助。&34;

《辛丑条约》的签订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当天,李鸿章已经病重,几乎无法下床。但列强代表坚持要他亲自到场签字。于是,李鸿章被人抬着来到了签字现场。当他颤抖着手在条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整个房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一位在场的美国记者后来描述道:&34;那一刻,我看到李鸿章的眼中闪过一丝悲痛。他似乎意识到,自己正在为中国的未来签下一份死刑判决书。但他别无选择,因为拒绝签字意味着更大的灾难。&34;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的傀儡。这份条约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它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条约之一,也成为了激发中国人民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催化剂。

在条约签订后的几天里,北京城内笼罩着一片愁云惨淡的氛围。街头巷尾,人们窃窃私语,讨论着这份条约将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一些有识之士已经预见到,这份条约将成为中国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讽刺。就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参与谈判的李鸿章便去世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晚清重臣,最终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的离世,仿佛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运动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转折点。

首先,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虽然清政府在运动初期对义和团采取了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但最终却因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政府不得不承担巨额赔款,这进一步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为了筹措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加重对民间的盘剥,这引发了更多的民怨。

在山东,一位当时的地方官员记录道:&34;为了筹集赔款,朝廷下令加征各种税收。百姓们苦不堪言,有的甚至卖儿卖女。村子里到处都能听到哭声。&34;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其次,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也标志着中国传统的排外思想遭受了沉重打击。义和团的口号&34;扶清灭洋&34;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强烈的排外情绪。然而,八国联军的胜利证明了西方列强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这使得一些中国人开始反思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一位参与过义和团运动的知识分子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34;当我看到那些洋人的枪炮时,我才意识到我们的落后。我们用刀枪对付他们的机关枪,这不是勇气的问题,而是愚蠢。&34;这种认识的转变,为后来的&34;洋务运动&34;和&34;新文化运动&34;埋下了种子。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还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辛丑条约》中要求清政府在京师大学堂设立西学课程,这实际上为西方思想和科技的传播提供了合法渠道。尽管这是列强为了控制中国而设置的条款,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教育。

在北京,一位参与创办新式学堂的教育家回忆道:&34;虽然我们是被迫开设西学课程,但许多年轻人却因此接触到了新的知识。他们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也了解了西方的政治制度。这些知识后来成为了他们改造中国的武器。&34;

此外,义和团运动还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政策。清政府认识到单纯的排外政策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开始尝试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来维护自身利益。这种&34;以夷制夷&34;的外交策略在后来的袁世凯政府时期得到了充分运用。

一位清末外交官在日记中写道:&34;我们必须学会在列强之间周旋。今天依靠俄国抵制日本,明天又联合英国制衡俄国。这是一场危险的游戏,但我们别无选择。&34;

义和团运动还在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运动失败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必须吸收西方文明的精华才能振兴中国。这种思想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上海,一位参与创办《新青年》杂志的知识分子这样写道:&34;义和团的失败告诉我们,仅仅依靠传统是无法救国的。我们必须打倒孔家店,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34;

同时,义和团运动也在民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尽管运动失败了,但其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却在民间得到了传承。在山东、河北等地,许多民间艺人创作了大量歌谣和戏曲,讴歌义和团反抗外敌的精神。这些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载体。

在河北一个村庄,一位老艺人回忆道:&34;我小时候经常听村里的老人唱义和团的歌谣。虽然他们都说义和团失败了,但歌谣里那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却深深打动了我。&34;

义和团运动还对中国的宗教政策产生了影响。运动期间,许多教堂和传教士成为攻击目标,这引起了列强的强烈反应。为了安抚列强,清政府不得不在《辛丑条约》中承诺保护外国传教士的权益。这一政策在客观上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也加剧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

一位在华传教士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34;自《辛丑条约》签订后,我们的传教活动变得容易了许多。虽然还有一些人对我们怀有敌意,但总体上民众的态度变得更加友好了。&34;

最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也成为了中国革命思想萌芽的土壤。一些先进分子认识到,仅仅依靠民间力量是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的,必须彻底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这种思想为后来的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广州,一位参与过同盟会的革命者回忆道:&34;义和团的失败让我们认识到,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就永远无法摆脱列强的控制。我们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革命的方式来改变中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