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交通工具,世界上有数不清的铁路,但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是什么铁路吗?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这个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这条铁路就是西伯利亚铁路,全长9288公里,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西伯利亚铁路,也称为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线路,全长9,288公里(约5,772英里),跨越俄罗斯境内,它连接了俄罗斯的莫斯科和远东地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穿越了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和寒冷的远东地区。连接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和远东地区。这条铁路是俄罗斯以及全球工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俄罗斯东西部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方便了货物的运输和人员的往来;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俄罗斯的影响力。
- 建设历史开工时间:1891年;竣工时间:1916年
- 路线起点:莫斯科 终点: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主要站点:莫斯科(Moscow)- 西伯利亚铁路的起点,俄罗斯的首都、雅罗斯拉夫尔(Yaroslavl)、伊尔库茨克(Irkutsk)、克拉斯诺亚尔斯克(Krasnoyarsk)、新西伯利亚(Novosibirsk) - 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也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鄂木斯克(Omsk)、托木斯克(Tomsk)、 克麦罗沃(Kemerovo) - 位于西伯利亚西部,是煤炭开采的中心、巴尔瑙尔(Barnaul)、 赤塔(Chita)、乌兰乌德(Ulan-Ude)、哈巴罗夫斯克(Khabarovsk)、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 - 西伯利亚铁路的终点,位于俄罗斯远东,靠近日本海。
- 建设背景
政治和军事因素:在19世纪末,俄罗斯帝国面临着来自亚洲的威胁,尤其是与日本的关系紧张。为了加强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存在,有必要修建一条能够快速调动军队和物资的铁路;俄罗斯政府希望通过铁路加强对西伯利亚地区的控制,促进该地区的俄罗斯化和经济发展。
经济因素:西伯利亚地区资源丰富,包括煤炭、木材、金、银、宝石等,但受限于交通不便,这些资源难以开发和利用。铁路的修建将极大地促进资源的开采和出口。铁路的修建有助于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对欧洲部分的依赖。
人口迁移:铁路的建设为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人口向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亚迁移提供了便利,有助于缓解国内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
技术发展:19世纪是工业革命的高潮时期,铁路建设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西伯利亚铁路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国际竞争: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各国竞相进行领土扩张和殖民地开发,俄罗斯帝国也需要通过铁路来巩固其在远东的地位,与英国、日本等国家进行竞争。
国内发展需求:俄罗斯国内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铁路的建设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国内市场的形成。
综上所述,西伯利亚铁路的建设是俄罗斯帝国为了实现政治、经济、军事和人口等多方面目标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铁路的建设不仅改变了俄罗斯的地理格局,也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自然环境方面
气候条件恶劣:西伯利亚地区大部分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且温暖。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五十度左右,这给施工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仅影响施工效率,还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这种极寒天气下,施工材料也容易变得脆弱,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风险。
地形复杂多样:铁路线需要穿越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高原、山脉以及众多河流。平原地区地势相对平坦,但也存在着大片的沼泽地,给路基的铺设带来了困难;山区地形崎岖,需要开凿大量的隧道、架设众多的桥梁,工程量巨大。例如在环贝加尔湖路段,地形复杂,施工难度极高。
冻土问题严重:多年冻土广泛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在冻土上修建铁路,地基的稳定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夏季气温升高时,冻土会融化,导致路基下沉、变形,严重影响铁路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人员需要采取特殊的技术和措施,如使用特殊的材料加固地基、采用通风管道等方式降低冻土的温度。
资源与人力方面
资源短缺:当时的俄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建设铁路所需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资源供应不足。许多材料需要从欧洲地区运输过来,运输成本高且耗时较长。例如,铁路建设所需的钢轨、枕木等材料在当地的生产能力有限,需要从其他地区调配。
劳动力匮乏:铁路沿线地广人稀,当地的劳动力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铁路建设的需求。因此,除了招募当地居民外,俄国政府还大量使用流放犯人和士兵参与施工。此外,还招募了许多来自中国等国家的劳工。这些劳工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艰苦。
资金方面
预算超支:铁路建设工程浩大,最初的预算是3.5亿金卢布,但随着工程的推进,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导致建设成本不断增加,最终的花费高达15亿金卢布。资金的短缺使得工程进度受到影响,施工方不得不采取一些降低成本的措施,如降低建设标准等。
融资困难:俄国政府在建设铁路时,为了独占利益,排除了外国资本的参与。这使得铁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内,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在建设过程中,俄国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向欧美资本借款等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技术方面
缺乏经验:在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铁路建设项目,尤其是在西伯利亚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修建铁路,缺乏可借鉴的经验。例如,在冻土地区修建铁路、穿越复杂地形的隧道和桥梁建设等技术问题,都需要施工人员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技术设备落后:当时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大规模铁路建设的需求。例如,在挖掘隧道时,主要依靠人工和简单的机械工具,效率低下;在铺设铁轨时,缺乏先进的设备,导致施工精度和质量难以保证。
- 西伯利亚铁路沿途穿过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以下是一些沿途的风景名胜:贝加尔湖(Lake Baikal):世界最深和最古老的淡水湖,被称为“西伯利亚的蓝眼睛”。周围有徒步路线、温泉和自然保护区。勒拿河(Lenin River):流经西伯利亚的河流,沿岸风景优美,是俄罗斯最长的河流之一。喀山克里姆林宫(Kazan Kremlin):位于喀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拥有壮丽的建筑和历史遗迹。乌拉尔山脉(Ural Mountains):自然分界线,分隔欧洲和亚洲,山脉中有丰富的矿产和自然风光。西伯利亚泰加(Siberian Taiga):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覆盖了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伊尔库茨克(Irkutsk):历史城市,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建筑和教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Krasnoyarsk):接近斯大林时代建造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以及附近的斯托别克自然公园。新西伯利亚(Novosibirsk):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有新西伯利亚歌剧院和科学城。贝加尔山脉(Baikal Mountains):位于贝加尔湖附近,提供徒步和滑雪等户外活动。阿穆尔河(Amur River):流经哈巴罗夫斯克,是远东地区的重要河流,沿岸有美丽的风景。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海参崴,位于俄罗斯远东,有金角湾和俄罗斯岛,以及海洋博物馆和远东国立大学。西伯利亚铁路博物馆(Trans-Siberian Railway Museum):位于新西伯利亚,展示西伯利亚铁路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风景名胜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乘坐西伯利亚铁路旅行是一次独特的体验,可以让游客在舒适的列车上欣赏俄罗斯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对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经济方面
资源开发与运输:西伯利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等。铁路的建成使得这些资源能够更高效地运输到俄罗斯其他地区以及国际市场。例如,西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可以通过铁路运往欧洲部分,满足国内能源需求的同时,也为俄罗斯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促进了远东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如金矿、铁矿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和运输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贸易与经济交流: 加强了俄罗斯东西部之间的贸易往来。东部地区的农产品、海产品等可以运往西部,而西部地区的工业产品则可以供应东部市场。例如,远东地区的鱼类产品通过铁路运往莫斯科等城市,丰富了当地居民的餐桌。连接了俄罗斯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通道。西伯利亚大铁路成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俄罗斯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贸易合作。例如,中俄之间的货物运输可以通过这条铁路更加便捷地进行,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工业发展:带动了铁路沿线地区的工业发展。为了满足铁路建设和运营的需求,沿线建立了许多工厂和企业,如钢铁厂、机械厂、修理厂等。这些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了地区的经济实力。促进了西伯利亚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铁路沿线的城市如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哈巴罗夫斯克等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重要的工业、商业和交通中心。这些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进一步推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社会方面
人口迁移与定居:吸引了大量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铁路的建设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许多人前往西伯利亚地区寻找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例如,一些农民和工人前往东部开垦荒地、建设工厂,促进了当地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铁路沿线居住着众多的民族,铁路的建成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例如,俄罗斯族、鞑靼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在铁路沿线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景观。
文化传播与教育发展: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铁路的建成使得书籍、报纸、杂志等文化产品能够更快速地传播到西伯利亚地区,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艺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为了满足铁路建设和运营对人才的需求,沿线地区建立了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教育水平。例如,在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等地建立了大学和技术学院,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国防与地缘政治:加强了俄罗斯的国防力量。铁路的建成使得军队和物资能够更快速地调往东部地区,增强了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军事控制能力。在历史上,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提升了俄罗斯在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铁路的建成使得俄罗斯能够更好地与亚洲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扩大了俄罗斯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也为俄罗斯在亚洲地区的外交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西伯利亚大铁路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连接起来。铁路设备优良,从莫斯科到达海参崴需要七天七夜的时间。但是没有谁会嫌弃火车速度太慢,旅客们都喜欢这样“耗”着,慢慢地喝着酒,悠闲地周游俄罗斯辽阔的领土。沿线可以看到多种风格迥异的风景,见到各种各样的人和各具特色的文化。欧洲部分一望无际的平原、亚洲部分人烟罕至的森林、贝加尔湖引人入胜的湖面,还有风情万种俄罗斯的城镇风光,都令人流连忘返。俄罗斯人热情好客,在漫漫旅途中与旅客闲聊交流、邂逅俄罗斯当地人或者外国游客、采购各地特色商品,也会让旅途充满了乐趣。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的旅行绝不是平淡的旅程,可以说乘火车的本身就是在旅游。
西伯利亚大铁路缩短了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运输线,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无论从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来评价它,都可以说是了不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条铁路为苏联打败德、日法西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当我们来到终点站海参崴时,不能不去参观9288纪念碑。9288纪念碑建立在海参崴火车站站台上,是为了纪念被称为“世界第十二大奇迹”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而建。碑高四米左右,高高的尖顶上安放着俄罗斯双头鹰国徽,碑身由下方上圆的几何形状组合而成。黑色大理石上镶嵌着“9288”四个黄灿灿的铜字,标志着横贯欧亚两大洲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与首都莫斯科的距离是928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