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济南市“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统筹推进、广泛发动,目前共有1600余家企业团体与2429个帮扶村结对联建,共谋发展,有效推动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双提升”。在此背景下,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爱济南客户端推出《“千企兴千村,合力促提升”典型案例》系列宣传报道,展示“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中企业团体的风采。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总体部署,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通过优化专业布局、高技能人才下乡、搭建科研平台、共建实训基地、组建科技支农团队等多种方式,蹚出了一条高职院校助力乡村发展的创新之路。
学院将科技支农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在引智到田方面,学院组建了一支由11位博士参与的“教授博士科技支农服务队”,该服务队同时也是“山东省科技特派员科技支农服务队”。依托与农民合作社、生态农业发展协会的长期合作,深入乡村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帮扶。在服务队的精心指导下,竹园子村产业蓬勃发展,新建温室大棚扩大樱桃种植面积,建设恒温库发展仓储产业,盘活闲置养殖场发展黑猪养殖,打造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一系列得力举措让竹园子村成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村集体收入连续两年突破52万元,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五星级党组织”。瓜屋子村则通过做大做强樱桃产业、发展仓储物流产业、发展养殖产业以及稳步发展旅游产业,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20万元。引人留村也是学院科技支农的重要内容。学院积极为帮扶村培养当地实用人才,增强乡村自身“造血”功能。此外,学院充分发挥大数据、电子商务、遥感等团队的科技人才优势,引农入网。完善优质农产品大数据库,优化拓展“we来新农”等电商平台功能,通过创新购买方式为消费者带来优质体验。智慧商贸与旅游系成立电子营销工作室,驻村书记借助学院平台助力农户营销农产品,实现农民增收。


学院通过创新专业布局,建设优化面向乡村振兴的新兴农科专业群,调整专业结构,开展多个涉农专业与乡村振兴相关领域对接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涉农企业员工、返乡创业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50余人,为村级组织增添新活力,为帮扶村储备优秀后备力量,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在开展社会培训方面,学院实施乡村振兴“头雁”工程,变“输血”为“造血”,开门办学加强基层培训服务。学院承办多期省市高级研修班,参训人数达500余人;组织开展村(社区)书记、主任素质提升培训班8期共1500余人,培训内容涵盖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多个专题;同时还组织农业扶贫培训班、农药经营人员培训班等,众多人员参与培训。这些培训有力地推动了思想观念革新和科学素养提升,释放了农村生产力潜能。

展望未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保障支持,充分调动驻村人员积极性,全力以赴完成帮扶任务,为省会建设贡献莱职力量,持续书写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戚本英 实习生:朱芷萱 通讯员: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