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有7000年文明史、2700多年建城史,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南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曾哺育出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等历史名人,仅史书记载的南阳籍名人就有800多位,诗仙李白写诗赞叹:“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医圣祠
南阳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孕育出大量颇具特色的成语典故,作为一个南阳人,这些成语典故你了解吗?今天带大家一起走进源自方城县的成语。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缘,辖14镇1乡4个街道、569个行政村(社区),面积2542平方公里,山、岗、平各占三分之一,耕地153万亩,人口120万。“方城”因夏古缯国设立鄫城而得名,因境内有春秋时期的楚长城而闻名,是丝绸之路源头之一、中华曾氏祖根地、博望侯张骞封地,是西汉廷尉张释之、新中国开国将军栗在山、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故里。
方城县张骞纪念馆
方城烩面
一、固若金汤
源自于《汉书·蒯通传》:“边城之地,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原义是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比喻防守严密,无懈可击。
“金汤”,就是指方城县古庄店乡境内的金汤寨。位于古驿道北侧,脱脚河与高庄河之间的突高地带上,金汤寨历史悠久,商朝时,这里叫小金庄,是北部边界的军事要寨,驻守大将名叫金汤,因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因而长期安定,经济繁荣。商王为表其功,依据大将的名字和小金庄三面环水之势,命名此处为金汤寨,并赞扬说:“大商边防均固若金汤大将所守村寨,将万世无忧。”后经逐步演变,“固若金汤”就用来形容城防坚固,牢不可破,成语“固若金汤”的典故即源于此。
现在的金汤寨,西寨门上的对联“金城永固直同汉寨三千,汤池环绕不亚秦关百二”,横批“固若金汤”。后多次战乱,金汤寨虽多处受损,但“金汤寨”石刻至今尚存。 2006年,省文化厅命名金汤寨村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
二、望梅止渴
典出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此事发生自方城县博望镇西南6公里处,有一村,名梅林铺村。
方城县博望坡
东汉末年,曹操带领着大军前去宛城攻打张绣,一路长途跋涉,士兵们是热得满头大汗,头昏脑胀,一路走来更是荒山秃岭,毫无人烟,在连续的长途奔波下,士兵们一个个是又热又渴。曹操看着这一群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心里想着,如果再不找到水源,大家都会因为口渴而死在这路上,突然他心生一计。他对着身后的士兵喊道:“前方发现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甜的梅子,酸酸甜甜好吃极了”。士兵们一听到有大片梅林,两眼放光,就感觉嘴里吃到了一样,顿时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一个个立马精神百倍,大步的向着前方走去,没过多久就碰见一处水源,士兵们欢快的跑了过去,大口的喝着水,终于解了燃眉之急。
三、一抔黄土
张释之
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西汉堵阳人,今天方城县有释之街道,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在汉文帝时期任廷尉的时候,有一次,捉住一个人,这个人偷了汉高祖刘邦庙里的一只玉环。汉文帝认为这是一件大事,指定要张释之办理。张释之在查清事实后,按照当时汉朝的法律,把这个人判处死刑。当他向汉文帝呈报时,文帝大怒说:“这个盗贼简直是罪大恶极,竟敢到高帝庙中去偷玉器,应该抄杀他的满门。你只处死他一个人,这让我很不满意。”
张释之听后,便向文帝解释说:“按照法律,判他一个人的罪就已经足够。就即便是犯罪相同,也要看认罪的不同,分别处理。更何况宗庙器物很多,他偷去的玉环只不过是万分之一嘛!如果偷了万分之一的东西就要杀满门,&39;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39;?” 意思是说:假若有一个愚民去挖开长陵盗墓,你又将用什么法律来处置他呢?
汉文帝觉得张释之讲得很有道理,便同意了他对这个犯人的判决,认为他处置得当。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便引出“一抔黄土”或“一抔土”这个成语。比喻极其微贱的东西其价值不足道;也用来表达反动势力的没落,渺小。
黄土地
四、喋喋不休
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一次汉文帝与张释之同行,途经虎圈,皇帝询问书册上各种禽兽的情况。然而,负责此事的上林尉却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此时,负责看管虎圈的啬夫代替上林尉,详尽地回答了皇帝的问题。文帝赞叹道:“做官不就应该如此吗?”于是,他打算封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却反问皇帝:“陛下对绛侯周勃和东阳侯张相如有何看法?”文帝回答:“他们都是我敬重的长者。”张释之接着说:“绛侯和东阳侯虽被尊为长者,但他们并不善言辞。陛下若因啬夫的伶牙俐齿而重用他,恐怕会引发天下人效仿,追求形式而忽视实质。”(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文帝听后深以为然,于是撤销了对啬夫的任命。
这个故事便是成语“喋喋不休”的来源,也称为“喋喋不已”,用以形容某人说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近义词有:絮絮叨叨、唠唠叨叨、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口如悬河、呶呶不休、侈侈不休、谍谍利口
反义词有:闭口不言、三缄其口、沉默寡言、默不作声、缄口无言、默默无言、默默无语、一言不发、一声不吭、沉默不语、守口如瓶、三言两语、噤若寒蝉、闭口结舌、默默无声
五、枯木逢春
出自《景德传灯录》:“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说,有人问枯木逢春是悟道的内容吗?大乘山和尚说:是的,真如佛性道理不是世俗之理,是出世间之理,就象枯木逢春那样为世间稀有,如果将枯木比喻为佛性的话,那么逢春则是随上了机缘,开花则为妙用。“枯木逢春”说明真如佛性随缘而生妙用之理。
这里所说的大乘山和尚,即方城县大乘山普严禅寺的高僧。大乘山普严禅寺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普严禅寺高僧辈出,在佛教界很有名气,元朝时,由于护国有功,被元仁宗皇帝御封为护国普严禅寺,成为中原地区弘扬佛法的圣地道场,大乘山从此也名扬天下。
普严禅寺
方城县大乘山普严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