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大宝今年小升初,虽然是按照片区划分学校,成绩倒是不至于太着急,但是我们依旧日日焦虑,只是想她好踏实打好基础,可以顺利分个好班。朋友家孩子也是小升初,他们纠结哪个学校更好一些,哪个会有更好的前途,然后报名各种先修班!而有朋友孩子高考,更是学习花费明细多不胜数,我们疲于奔波,好像凡事都是为了孩子,当我终于精疲力尽的时候,突然觉得,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尽力就好,毕竟我们也有我们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听到了一首诗,一首洒脱的诗,才觉得那么优秀的人都会为了学着面对,学着淡然,我等凡夫俗子,还是看开点吧
这首诗就是陶渊明的《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此诗先说自己老了:“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这两句写老相写得好,特别是后一句说自己肌肤松弛也不再丰满了,这话少见有人道出。后面是写儿子不中用:“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总写一笔,五个儿子不喜读书,不求上进。下面分写每个孩子的情况(其实也体现了深深的父爱,若无爱,又怎会体察如此细致65536:“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舒是老大,十六岁了,而懒惰无比。“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阿宣是老二,行将十五岁了,就是不爱学写文章。这里语意双关,到了“志学”的年龄而不志于学。“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雍、端两个孩子都十三岁了,但不识数,六与七都数不过来。“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通子是老五,快九岁了,只知贪吃,不知其它。“垂”与前“行”义同,都是将近的意思,谓孔融四岁时就知让梨。而阿通九岁了却是如此,可见蠢笨。作者将儿子一一数落了一番后,感到很失望,说“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这两句意思是:假若天意真给了他这些不肖子,那也没有办法,还是喝酒吧。这首诗写得很有趣。
陶渊明是谁?五柳先生啊,就是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靖节先生!虽然多次出仕,到仍旧无法适应腐败的朝廷,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的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篇!这从我们课本选材中便可略见一斑!
大诗人都如此淡然看待孩子的普普通通,我们又有什么可紧张的?再说,紧张只会使亲子关系更加恶化,并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就像一段小视频采访中的清华毕业的说的我只要求我的孩子正直,善良,不吸毒,不违法,能平安喜乐的度过一生!985了,211的随缘!不会强求。
是的,我们要放松心态,就要像苏东坡的《洗儿诗》写的: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我没有那么聪明,也不能奢望孩子能达到公卿之位,当然能做到更好,这是我美好的祝愿,我们仅仅希望他们这一生平安喜乐!自在随心!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