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文章详情>>

2025年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3日起报名,考试方式采用人机对话 近日,山东考区 2025 年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正...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正文内容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怎么理解

tiger 2024-12-09 18:54 生活百科 5485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历史的叹息与现实的回响

一、诗句出处及作者介绍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诗,通俗易懂却残酷真实。

作者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此千古名篇,后因操劳殉职。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 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 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之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

张养浩道德高尚,忧国忧民,为官清廉,关心民瘼,悲天悯人,具有高尚的人格情操和济世情怀,敢于针砭现实,敢于为民请命,这在他的散曲中展现无遗,正是他的散曲创作,奠定了张养浩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散曲的最高成就之作。《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不朽作品,采取层层深入的方式,从山脉纵横,黄河汹涌描述潼关的雄浑壮阔,到西望长安,以往的繁华都成了残垣断壁,因此发出感慨和呐喊。

《山坡羊?潼关怀古》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结合气势恢宏、苍凉沧桑的景色,以及饱含激情的沉重和积郁,把整个小令渲染的极具艺术感染力。尤其是最后的呐喊出诗眼:“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更是道出了千古以来无人敢说的历史真谛。这八个字,鞭辟入里,警示醒世,恰似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犹如石破天惊,电闪雷鸣,使小令闪烁着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济世为民的夺目耀眼的光辉。更是把千古历史一句道破,发人深省,令人顿悟,寓意深远,深思隽永,堪称千古以来诗词当中敢于真正直面现实的不朽之作。

二、诗句解析

  1. “兴,百姓苦” 王朝兴盛时大兴土木,享乐的是皇族、贵族、官僚,流血流汗的是百姓。如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苦。

在古代,大国为彰显气派,往往大兴土木。以秦朝为例,王朝兴起之时,大力修筑长城、开辟驰道、建造宫殿。大量的青壮劳动力被征调参与这些工程,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农业生产。

百姓不仅要承受繁重的劳役之苦,还要面对因劳动力不足而导致的农业生产减少,粮食供应紧张的困境。同时,为了支持这些大型工程和满足统治阶层的穷奢极欲,官府会征集大量的赋税。百姓们辛勤劳作的成果被搜刮,生活陷入困境。

  1. “亡,百姓苦” 王朝衰败时战火连天,当炮灰、被屠杀的是百姓。王朝灭亡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当王朝走向衰败,社会秩序往往会崩溃,战争和动荡随之而来。百姓不仅要承受物质上的匮乏,还要承受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比如明朝末年,天灾连连,旱灾和蝗灾使得农田绝收,百姓生活本就艰难。然而官府并没有减轻百姓负担,反而变本加厉地征收赋税。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走投无路,只能聚众造反。李自成的起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但农民起义成功后,百姓的生活也未必能得到改善。如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大顺政权很快开始腐化,失去了群众基础,最终被清军击败。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如此,原本承诺建立理想社会,但随着内部分裂,运动迅速走向失败,百姓的希望再次落空。

三、古代例子印证

  1. 大清盛世百姓依然悲惨

大清王朝在康雍乾时期,国家财政收入主要靠农业,虽工商业有发展但收入不多。以乾隆中期为例,全国人口增长至 3.5 亿人左右,而耕地面积只有 550 万公顷,人均耕地仅 0.23 亩,百姓生活艰难。粮食价格变化也反映了百姓负担加重,物价飞涨,银贵铜贱,实际收入下降。到了道光朝,全国耕地面积有所增长,但人口也达到了 4.2 亿,人均耕地还不到 0.3 亩。

普通百姓耕田收入低,赋税却高,大多租种地主富农的地,还要和地主分成,一年收入能达到 5 两银子就算好过的了。普通百姓家庭开销大,一个月差不多得一两银子左右,主要花在吃饭上。此外,还需要购买油、盐、酱、醋、茶等调味品和日用生活用品,以及衣服等。所以,在清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比较艰难的,大部分人主要靠耕田获取收入,地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相对富裕些,因为有更多的赚钱途径。

尽管大清王朝 GDP 稳居世界第一,但百姓活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的悲惨生活中。

豪华园林、宫殿虽由百姓建造,但百姓却无缘享受,依然过着勉强维持温饱不饿死的生活。

  1. 张养浩的一生

为官时铲除恶霸,重开科举,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张养浩在担任堂邑县尹期间,一举消灭了三十多个当地官绅用来欺骗民众敛取钱财的淫祠,又释放府衙牢狱中被诬陷为盗贼的良民,转而将真正作恶的歹徒投入大牢。短短三年间,堂邑县完全被肃清,他将治理经验集结为《牧民忠告》供后人参考,当地百姓无不对他感恩戴德,甚至为他立碑颂德。

在监察御史任上,张养浩上《万言书》针砭时弊,直陈朝政 “十害”,却被罢官,并编织罪名将他贬为平民,永不得叙用。好在元仁宗继位后,惜其才名,将他召回京城。张养浩以礼部侍郎的身份主持了元朝的第一次科举考试,选拔出了一大批日后成为朝廷栋梁的学子。

晚年关中大旱,散尽家财赈灾,最终死在任上。元明宗天历二年陕西大旱,朝廷再次征召张养浩,要求他主持陕西处置灾情。张养浩不顾六十岁的高龄和体弱多病之躯,毅然奉诏。

他赴任前将家财大部分分给了村里的穷人,一路上救济灾民,掩埋路旁的尸体。在陕西任上,他每天奔波劳累,四个月来从未归家,一直住在府衙内,只为赈济救灾。最终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离世。张养浩用一生诠释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四、驭民之术的影响

  1. 起源与影响起源于先秦商鞅,提出 “驭民五术”,被秦采用并影响后世。禁锢百姓思想,让百姓淳朴老实、疲于奔命、奴化思想、拥有最少财富。

商鞅提出的 “驭民五术” 包括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壹民即统一民众思想,进行强制性洗脑,如 “废先王之道,焚之言,以愚黔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等都是帝王为方便管理进行的思想禁锢。弱民是从客观条件上让百姓没有反抗能力,如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疲民是从自由和时间上禁锢百姓,让他们没有空闲去想、去做其他事,如筑长城、修运河、修阿房宫等大型工程征集天下劳动力为国服役。辱民是从思想上、主观上奴化百姓,让他们内心不敢反抗,如严苛刑法和残酷刑具。贫民是在金钱、财务方面严加管制百姓,让他们没有多余钱粮满足其他需要,如苛捐杂税、重农抑商、排斥商人等。

“驭民五术” 被秦采用后,彻底改变了秦国面貌,拉开了与六国的差距。在战国时期,这一特殊的奴隶制度向封建专制制度转变的时期,“驭民五术” 在维护统治方面十分奏效。一方面,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使得从财政和思想上不能让农民有机会跃升到地主阶级,于是有贫民、疲民之术;另一方面,专制制度的实现需要壹民、弱民、辱民去加强皇权、贵族等上层统治阶级的统治。

  1. 文化思想的变化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等空前文化思想、学术繁荣景象便从此消失。至清末,仁人志士提出 “开民智” 举措,也无法挽救大清王朝。

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采取焚书坑儒等极端手段统一思想,其他学派逐渐消亡,百家争鸣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汉朝以后,中国进入动荡时期,战乱和政治斗争不断,学术研究受到严重影响。在某些历史时期,如宋明理学时期,出现文化压制现象,异见思想无法传播发展。随着历史发展,学科逐渐分立,不同学派之间的交流融合变得困难。

清末,严复、黄遵宪、梁启超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提出了与 “驭民术” 相对应的 “开民智” 系列举措,但由于各种原因,也无法挽救日落西山的大清王朝的腐烂崩溃。如清末新政虽涉及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各个方面,得到全国各个地方支持,但最终因载沣上任后的一系列举措,如以 “足疾” 为由命袁世凯开缺回籍、铲除其幕僚、收归地方路矿权、实行 “皇族内阁” 等,加剧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五、现实意义

  1. 揭示历史规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在历史的长河中,封建王朝不断更迭,但百姓的苦难却从未改变。从秦朝的大兴土木到清朝的各种困境,百姓始终在繁重的劳役、苛捐杂税以及战乱中挣扎。即使在所谓的盛世,如大清王朝的康雍乾时期,百姓也只是勉强维持温饱,生活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的悲惨境地。

而在王朝衰败时,战火连天,百姓更是成为炮灰,被屠杀、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1. 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老百姓的对立。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与百姓的对立。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奢华生活和权力欲望,不惜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流血流汗。而在王朝灭亡时,战乱频仍,百姓又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种历史规律反映了封建统治的残酷本质,也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正是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无道,呼吁人们关注百姓的疾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也要警惕权力的滥用和对人民利益的侵害,确保人民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重蹈封建王朝的覆辙,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